• 供应|
  • 求购|
  • 公司|
  • 资讯|
  • 展会|

客服QQ:918848992

扫一扫有惊喜
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工艺玩具 > 吉林“故事大王”收藏猪骨头玩具传承满族民俗

吉林“故事大王”收藏猪骨头玩具传承满族民俗

日期: 2012-05-21 浏览人数: 676 来源: 编辑: 中国万商网

分享到:
核心提示:猪雀儿玩具很像小鸟本报记者白石摄   新闻回放:九台市莽卡满族乡三道村后苇子沟屯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叫常维范,是远近闻名的故


猪雀儿玩具很像小鸟本报记者白石摄

  新闻回放:九台市莽卡满族乡三道村后苇子沟屯有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叫常维范,是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。从1988年起,身为满族的常维范,开始搜集带有满族文化色彩的故事。5月4日,他被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“吉林民间故事大王”的称号。

  本报讯(记者姜彦艳) 近日,来长春开会的常维范,一直提着一个黑色的皮箱。他说,这里有他珍藏多年的宝贝。这宝贝是啥?打开皮箱,原来是一下子猪骨头。

  为啥拎着一箱子猪骨头当宝贝?

  “这一箱子猪骨头,大部分都是老玩具。我就是玩着他们长大的。”常维范一说,在场的人,更是一头雾水。这平时都被丢弃的猪骨头,到底应该咋玩呢?

  常维范掏出了七八个玩具,这第一件猪骨玩具――猪哈拉巴板。这猪哈拉巴,就是肩胛骨的骨头。这块平整的骨头,呈扇形,两侧打上洞,用红绳系上两个铜钱。就是最原始的拨浪鼓。

  “满族人以骑猎为生,多在山林里。没有什么玩具,这个就是给最初小孩子玩的。”常维范解释。

  这第二件玩具,形象有些怪异――猪卡巴车。猪卡巴车就是猪的下颌骨,过了二月二吃过猪头后,大人会把猪的下颌骨留下,带着牙齿,倒转过来,形状就像一个老式的“黄包车”。在猪嘴的部位,钻上一个洞,系上一个小绳,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,拉着走。

  “孩子大了,玩具也有变化!”常维范说着,又拿出了第三件玩具――哈拉巴板上,固定着一个木质的直升机螺旋桨,下边由一根长绳控制,拉动长绳,螺旋桨就会随之转动,很像玩过的竹蜻蜓。这件玩具,是满族人的风车。

  第四件玩具――嘎拉哈。这个在满族大辞典中,被解释为满语,汉译为“膑骨”,俗称“膝盖骨”或“背式骨”。这件玩具,很多人都玩过。

  常维范说,除了最常见的?嘎拉哈。在农村,还有掷嘎拉哈和弹嘎拉哈的玩法。

  第五件玩具也很精巧,酷似展翅飞翔的小鸟。它叫猪雀儿。这个猪雀,就是猪头骨上颌骨前端,掰开后侧一个类似鸟类的骨头,前边的牙齿有如鸟嘴,后边翘起的骨片,极像鸟类的翅膀,所以被称之为“猪雀儿”。

  另外几件玩具也各有特色。除了这些猪骨头制作的玩具,在满族人手中,这些本该被废弃的骨头,还能作为生产劳动的工具。最常见的,就是纺线锤(拨拉锤子)、缠线棒(线穗儿)。

  常维范说,现在如何制作猪骨玩具的手艺,都失传了。这些骨头玩具,除了常见的几样,是他凭借着儿时的记忆复制的。

  他希望,在他之后,还有人能将这些满族民俗保存和延续下去……点击进入中外玩具网首页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